陈胜军,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主任,农业农村部水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农村部水产品贮藏保鲜风险评估实验室主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学科主任委员,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高值化利用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研发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所研究生导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成立于1953年,隶属于农业农村部,是我国南海区域从事热带亚热带水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水产高新技术和水产重大应用技术研究的公益性国家级科研创新机构。现有在职人员309名,其中高级研究人员123名。主要开展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渔业生态环境、水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水产健康养殖、遗传育种、生物技术KB体育首页注册、水产病害防治、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以及渔业信息等十大领域方面的研究与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本报告重点推介水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高值化精深加工技术、产品研究开发,质量安全与标准化和成果推广应用方面的工作。以期加强与生产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为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方面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赵抒娜,女,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北京市“高端领军人才直通车”正高级工程师,新疆自治区“高层次人才计划”特聘专家,兼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受国家工信部、中国科协、广西自治区科技厅等多部门邀请,担任多个省部级课题及人才项目的评审专家及学术讲座嘉宾。
借助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平台,以“院士”及“万人领军”人才团队为有力支撑,致力于推动食品加工领域的新技术拓展。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中粮集团及政府课题项目20余项,主要从事大宗农产品副产物加工工艺优化、天然功能成分分离提取、食品危害物质组分分析及脱除等与分离工艺相关的方法研究与项目管理工作,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中国轻工联合会、广西科技进步奖、北京市发明专利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4 项,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位于新疆、广西、内蒙、天津等地的食品产业工厂提供可行工业解决方案,创造显著经济效益。在国内外SCI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主导多条生产线优化改造,熟悉研发-生产-产品-供应多环节的全流程开发环节,推进研发成果在全产业链的转化应用工作,加速产研融合,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做出贡献。
针对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色值较重、风味不良等问题,通过对北京工商大学科研团队对合成微生物组的理论与方法构建靶向调控活性物质;通过原料-加工-流通等多方面开展大量系统性研究,构建原料风味分级评价方法;通过对大宗农产品副产物加工工艺优化及食品危害物质组分分析等系统研究,构建食品加工技术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体系,本报告与实际工厂案例相结合,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机理机制,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食品产业工厂提供新产品开发思路及可行工业解决方案。
梁进,博士/教授,韩国世宗大学访问学者。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副院长,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安徽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师资库专家,安徽省首批双链融合专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高级KB体育首页注册会员,合肥市农产品贮藏及初加工专家工作室首席专家。已发表SCI科研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已转化专利技术3 项。
本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果(坚果)蔬(蔬菜)菌(食用菌)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及休闲食品开发工作。
2)蔬菜类产品开发:果蔬脆片、藕面条、金耳凝胶软糖KB体育首页注册、菌菇膨化米果及冲调粉等产品;
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 项、“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 项,主持重庆市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海南省应急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 项,主持世界500强联合利际横向合作等产学研项目10 项。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优秀创新团队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受邀参加世界食品科技年会IUFoST、IDF等国际学术会议30余次,并作大会主旨或主题报告。作为主要负责人创建中国农业大学首个校外产业研究院,开展联合利华浓汤宝、大麦叶蛋白固体饮料、复合调味料产品研发等一系列社会服务项目,建立江苏省泰州市教授工作站。《新华日报》《人民网》《中国经济网》等国家、地方媒体多次报道相关社会服务成果。
本团队依托国家果蔬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果蔬加工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在“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历经20余年围绕果蔬新功能挖掘、高品质果蔬粉以及功能性果蔬汁加工关键技术,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突破、装备开发与新产品创制,全面实现了全果蔬功能化利用。
1)阐明了全果蔬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对肥胖和炎症等慢性疾病的干预机制,明确了多酚等典型功能因子在全果蔬营养改善中的贡献;
2)研创了风味稳态化技术、多尺度超微粉碎增效技术,自主开发了新型智能干燥及粉碎装备,研制了复合果蔬粉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系列休闲果蔬产品;
3)突破了超高压HHP等绿色非热杀菌技术,研创了基于清洁标签的精准复配技术,自主开发了连续式超高压杀菌装备,建立了果蔬汁最少加工新工艺,突破了果蔬功能因子增效技术,创制了系列高品质果蔬新产品。
本团队开发了大麦青汁小绿粉、HHP液体沙拉、番茄红素功能饮料、酪蛋白饱腹感“防弹”咖啡系列等产品。长期KB体育首页注册与中粮、联合利华、李锦记、汇源、好想你等国内外企业研发合作。为推动我国功能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显著提升了我国果蔬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陈智仙从事营养健康产品研究与开发10余年。工作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导数个省、市科技攻关项目,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了2 项国家重点科技研发项目。曾代表公司牵头起草《酵母蛋白》行业标准。曾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 项,攻克了多项生产与应用技术难题。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2 件,发表文章20 篇,参编4 本专著,其中一本作为副主编。此外,她还兼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益生制品分会理事和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功能发酵制品分会理事。
安琪营养健康技术中心从酵母营养挖掘的背景入手,介绍了4项技术成果,分别是酵母蛋白及多肽的关键制备技术及应用、酵母多糖高值化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微生态布拉氏酵母产品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酵母源营养健康产品的创制。
第一项技术创新和发展了大规模、低成本、可持续、高质量的蛋白生产方式,相关成果获批新食品原料1 个KB体育首页注册,制定行业标准1 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 件,获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十大研究进展。
第二项解决了同步提取酵母多糖、酵母葡聚糖增溶、制备水溶性酵母葡聚糖等工艺难题,相关成果制定行业标准1 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6 件,国际发明专利5 件,获中国营养学会第八届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第三项技术授权4 件发明专利,并发表了4 篇论文。累计销售收入已过1亿 元。在基于上述核心原料的基础上,安琪以差异化的配方和原料优势,创制了一系列独特的营养健康产品。
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食品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地方经济产业,由全国糖酒会主办,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和中粮会展(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食品科技成果交流会”将于2024年10月29-31日糖酒会期间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以当前食品科技发展趋势和食品产业发展的重点科技需求为导向,针对食品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交流和借鉴国外经验,为广大食品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提供新的思路,指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