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真实性,与食品安全、食品质量共同构成食品本身属性。习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的真实性研究能很好解决虚假标注,以次充好、掺假等问题,欧美发达国家要求政府和行业关注食品真实性,并制定相应法规和指导手册,用以指导食品企业加强食品真实性问题防范,我国也高度重视食品真实性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食品真实性检测和溯源技术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食品真实性辨别包括食品掺假、食品掺杂、食品伪造等分析,目前同位素法、组学技术及PCR技术等在该领域应用较广。食品质量溯源技术可以采用自动识别和IT技术记录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关键信息,有效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目前区块链技术及与数据库双模存储机制为该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
为一定程度促进食品真实性及溯源技术的进步KB体育平台登录,本刊特设“食品真实性及溯源”专栏,拟将该领域最具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及时刊载并推广,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继续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2、食品监管模式的发展及制度保障,包括对国内外电商食品的溯源及产业链监管研究等;
3、食品掺假、食品掺杂、食品伪造的新检验方法及技术成果等,包括各类组学技术、同位素技术、NMR技术、非靶向鉴别手段、指纹图谱大数据、生物成像技术及各类无损检测和快速检测技术等;
4、食品真实性及溯源领域标准建立及修订研究,以及食品真实性品质认证研究。
优先发表,发表周期约为半年左右;专栏论文有很强的信息凝聚性,可以获得更多同行关注和阅读,并会被食品科学各新媒体矩阵进行重点推送。
,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技术总师,兼食品化学危害评估分委员会主任,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兼生物芯片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污染物委员会主任、香港特区政府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WHO 食品安全技术专家咨询顾问组成员(2021-2022)、WHO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技术专家咨询战略顾问组成员(2019-2020)、2019入选国际食品科学技术科学院院士、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2007至今)、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食品化学物质膳食暴露评估核心专家(2021至今)、美国药典委员会食品原料专家委员会委员(2015-2020)和顾问(2021-2025)兼联合标准物质、故意掺假专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Antibiotics、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等刊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安全,重点研究方向化学污染监控技术、食品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风险评估研究。主持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73、863和国家攻关KB体育网与支撑计划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6),全国创新争先奖状(2017年),美国药典委员会 (USP)标准突出贡献奖(2016);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2016),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2014),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一等奖(2014),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1),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2007);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21KB体育平台登录,2012和2005),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中华预防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7),北京市科技奖二等奖(2011),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1),福建省科技奖二等奖(2010)等。2010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获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物奖(公共卫生),2012年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学家。2022年4月,上榜“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
起草多个重要污染物的检测方法和限量国家标准,参与WHO全球食品安全战略2022-2030)制定,主编专著KB体育网15部,发表论文500余篇,H指KB体育网数54。
,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享受国务院特贴,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第十三届青年科技奖、中国食品学会杰出青年奖获得者。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法典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专家,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全国生化检测标准化委员会、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保障战略决策咨询专家团队专家,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食物过敏学组副组长,ISO/TC 34/ SC9工作组专家。《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主编,《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报》副主编,《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食品科学》、《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技术学报》等期刊编委。长期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溯源研究,特别是食品真实性表征识别与溯源研究。率先提出“食品真实属性表征”概念,建立了基于组学的食品鉴伪和溯源技术体系。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 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 10 余项,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成果入选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2022中国食品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9项、二等奖10项;发表文章300余 篇,主编专著7部,制定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123项;获授权发明专利 39 件。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粮油学会食品分会理事,《Grain & Oi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编委。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与免疫学检测,主要从事食品加工过程中危害因子消除的关键分子机制的研究,在植物基蛋白热处理过程中杂环胺减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过敏原研究中,首次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和定位了不同加工方法破坏的大豆过敏原蛋白抗原区域,确定了导致大豆过敏原蛋白致敏性降低的亚分子结构,阐明了加工导致其致敏性降低的结构免疫学基础。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项目,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编著作1部。
主要奖项:2021 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19年获益楷奖教金教学成果奖;2018年获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7年获河南工业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16年获金龙鱼青年教师奖。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线月,分会致力于开展食品真实性技术和溯源关键技术攻关、制定高水平的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团体标准、搭建食品真实性与溯源领域技术交流平台、培养食品真实性检测人才,以推动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技术应用企业生产质量控制和市场流通监管,改变“劣币驱逐良币”不公平市场秩序,落实“质量强国”战略,为创建美好生活梦想添砖加瓦。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基础理论,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研发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推动食品科学研究的进步,带动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更好地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在成功召开前十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和四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及二十余次食品专题研讨会的基础上,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徐州工程学院、东南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于 2023年8月5-6日在中国江苏南京 共同举办“第十一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